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CC人物专访-奇迹文库创办人季燕江

奇迹文库创办人季燕江   

 季燕江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师、奇迹文库(qiji.cn)创办人


2008年1月6日,在北京建外SOHO星巴克咖啡厅,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成员朱捍东、郑毅分别就奇迹文库的创立及奇迹文库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以下简称CC协议)等情况对奇迹文库创办人季燕江先生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内容的发布已经得到季先生的授权,以下为这次访谈的文字纪要。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以下简称CC):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奇迹文库的情况?

季燕江(以下简称季):作为国内较早提供中文预印本服务的网站,奇迹文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中文预印本服务促进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奇迹文库是非赢利项目,目前的经费主要还是来自个人捐献,管理人员为志愿者,这方面的情况与早期没有本质变化。

CC: 类似奇迹文库的预印本网站还有哪些?

季:应该说还有一些,第一个是中科院情报信息所。第二个是教育部主办的中国论文网(paper.edu.cn),这个网站在同类网站中影响较大,也更接近于传统的期刊,有纸质期刊出版。第三个是国外著名的arxiv.org,它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放置有镜像,其数据与国外的完全一样,但上面只有英文文章。

CC:请问您设立奇迹文库的初衷?

季:创办奇迹文库的想法主要来自arxiv.org,这是一个物理、数学和计算科学方面的预印本文库,几乎所有理论方面的论文在向期刊投稿前都会在这里张贴出来。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毫不夸张地说arxiv.org已经成为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源,这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图书馆,也不需要订阅任何期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从事研究了。这预示着一种新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所以我非常希望把这种新方式介绍给国内更多的各个学科里的研究者和学生。

CC: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CC协议?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CC协议的?

季:奇迹文库正式发布于2003年8月12日,从发布之日起我们就采用了CC协议,当时我们是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上了解到CC协议的,感觉非常适合奇迹的定位,否则我们还要自己写个关于版权的说明很麻烦,而且表述可能还不到位。为了帮助网友了解CC,我们从CC英文主站上下载了一些资料转贴到奇迹论坛里给网友们参考。
2005年6月,我参加了一次在中科院召开的关于开放获取的国际会议(正式名称: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会上我介绍了奇迹文库采用CC协议的情况,会后Science Commons的John Wilbanks告诉我CC在中国大陆也有项目组,由人大的王春燕老师负责。随后(好像是10月),我们和王老师建立起了联系。

CC:奇迹文库使用中国大陆版CC协议的情况?

季:从中国大陆版CC协议发布之日即2006年3月29日起,奇迹文库就开始使用中国大陆版CC协议。截至2008年1月,奇迹文库共有 19449 注册用户, 资料 3402 项。其中CC协议使用情况如下:
署名:320;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635;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14;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16;署名-禁止演绎:4;署名-相同方式共享:6。
使用CC协议的共 995项资料。其中奇迹翻译计划共29期,294篇(奇迹翻译计划中文章均使用中国大陆版CC“署名”2.5版许可协议)。刨除奇迹翻译计划的294篇后,仍有 701 篇属于用户自发选用CC协议。其中绝大多数用户选择了中国大陆版CC“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许可协议,这也是比较合理的。

奇迹翻译计划开始于2006年4月16日,是为了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推广开放获取和知识共享理念而推出的。目前共有29期,294篇翻译。文章主要取材于PLoS(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APS(美国物理学会)等权威科学网站,以直译为主。所有翻译都在中国大陆版CC“署名”2.5 版许可协议下发布(注:PLoS上全部文章也都是CC“署名”许可协议授权的)。

CC:互联网对科学作品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季:科学文献或者说学术性、教育性资料,存在的首要价值不是盈利,这与写小说、出唱片不一样。唱片也可能会有教育的作用,但是出唱片的首要的目标还是盈利。科学或教育创作与此不同,科学文献、学术性以及教育性作品即便不赚钱,还是会有人创作。

然而从现状来看,买教材、订学术期刊都得花钱,越是专业的书,去书店或者其他正规渠道买,都是越来越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出版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下,通常是出版社根据受欢迎程度选题,然后找到作者,作者写完后拿回出版社,由出版社找另外的学者去审稿,审完之后再去印刷,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就使得书的成本大大提高。但是从结果来看,出版社往往没怎么赚钱,作者也没拿到多少稿费,审稿人也没拿到多少,但书特别贵。

网络出来之后,出现了一类新的作品传播模式,就是通过网络去做。在新的出版模式下,作者完成作品后首先想到的是放在网络上,如果说再有一种审稿和推荐机制,类似维基百科或Digg那样,传统的期刊完全可以被取代。可以想见,新的出版模式跳过了出版社,将大大降低出版成本。

当然这么做也可能有缺陷,好比我们在网上看到最火的新闻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也许藏在别的什么地方。但是这种出版模式已经具有了很多好处,比如节省了大量资金,加快了作品的传播速度,科学研究的节奏和效率将会因此大大提高等。因此即便我们承认有某些缺陷,但这种模式的好处已经足以弥补这些缺陷了。

因此我认为未来科学作品的传播方式会因为网络的出现有本质的改变。

CC:奇迹文库的内容类别很多,如何识别上传作品的权利状态?

季:我们要求作者提交的应当是自己的作品,比如说文章写完了,我是作者之一,然后我把文章提交上来,我们建议大家这样去做。即使我们这样去建议,实际上仍然会有一些人提交不是自己的作品,有些情况我们也无法辨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判断这些作品的权利状态,假如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原创作者,这篇文章未经他授权,然后我们查实他确实是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原作者要求删除,我们就删除。

CC:奇迹文库如何吸引作者上传作品,这对作者会有什么好处?

季:好处肯定是有的,比如提高论文引用率、普及知识等等,但是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作者的认知度。比如说,你会发现国外的人、年轻人更愿意向奇迹文库提交论文,这是因为这些人的认知比较到位,他们认识到这样做并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相反还会带来某些收益。另外一些人,或者说很传统的人,会担忧自己的文章放上去了会有人剽窃。实际上,在今天的环境下,信息越自由、越开放,剽窃的几率就越小,如果说文章发表在纸质期刊上,而没有任何的电子传播途径,如果有人剽窃后向其他期刊投稿,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很难确定文章是不是剽窃而来的。相反,如果作者把文章放在网络上,而且被传播到好多地方,编辑只要搜索一下就可以辨别是否为剽窃,因此就很少有人敢去剽窃这样的文章了。总之,信息越开放、越透明,学术论文被剽窃的几率就越小。

为了提高作者的认知度,我们写了一些文章介绍预印本和开放获取,比如我们统计了物理学评论某一期的文章,发现超过2/3的论文在正式发表前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这说明一流的科学工作更倾向于开放获取,这对大家应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CC:如何识别翻译作品的原作的权利状态?

季:在做奇迹翻译计划的初期,我设想只翻译使用CC协议发布的文章,然后再以CC协议发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投稿是来自于非CC协议发布的。严格说,不是CC授权的文章应该由翻译者在翻译前给对方写Email获得授权,但实际上这样做是比较麻烦的。作为网站来说,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稿上,对于翻译作品的权利状态我们只能是尽力去识别,告知大家要尊重原作者的版权。

由于奇迹翻译计划取材于PLoS(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APS(美国物理学会)等权威科学网站(注:PLoS上全部文章都是CC“署名”协议授权的),并且文章翻译后,基本都是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这是由奇迹文库的服务人群决定的),这符合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

CC:您对CC有何心得?

季:我觉得CC是网络时代的一面旗帜。在网络时代,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把这些事情归属到一个大的概念或者说大的潮流中去做的话,就会事半功倍,所以从这个角度,传播知识性、教育性作品,使用CC协议是很正常、很自然的。因为大家不可能专门请律师为自己写一个授权协议,所以就不如直接使用CC协议,它本身和我们的定位是相辅相成的,大家看到CC协议就会理解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一个网站。看到奇迹你也会理解CC协议在推进什么、促进什么。

CC:奇迹的未来发展规划?

季: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许多理工科的研究生都知道奇迹,有很多学生曾经来信,说他的老师曾经在课上推荐过这个网站。但实际上奇迹的影响面还是有些窄,主要使用人群是学生,研究人员只是知道,使用的频率还不高。这与我们最初的设想是有差距的。

我们现在也有一些新想法,不是想把奇迹的规模做得多么大,而是希望把文库、翻译等都坚持下去。同时,根据已有的经验,针对教育和学生多做一些事情,因为我本身也在从事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可行性比较大。现在我还设想将讲课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系统地整理出来共享,并鼓励大家也来做类似的工作。

CC:如何推广奇迹文库计划?

季:基本没有做过特别的推广,主要原因是推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来说不太可能。现在很多大学的图书馆网页上都有我们的链接,需要这些资料的学生有足够的途径获知奇迹。

CC:如何帮助科研人员了解CC?

季:我们主要是通过奇迹翻译计划帮助大家了解CC,因为文章使用的是CC协议,打开网页就会看到CC的标志,他如果有兴趣就会点击。

CC:对CC的发展有何建议?

季: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CC的讨论,感觉大家对CC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甚至存在误解,相信随着CC的推广,会有更多的人了解CC、使用CC。奇迹文库也期待能与CC开展更多的合作。

关于奇迹文库奇迹文库(qiji.cn)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教育与技术工作者创办,非赢利性质的网络服务项目,其目的是为中国研究者提供免费、方便、稳定的预印本平台,并宣传提倡开放共享理念。目前奇迹文库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类。

关于预印本

预印本指已经完成,但尚未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了尽快传播学术成果,科学家倾向于在论文完成后立刻与同行交流,因此在互联网出现前,预印本就已经很流行了,甚至大的研究机构每年都要花费不菲的经费自己印刷预印本。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预印本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成本降到最低。1991年,金斯帕(Paul Ginsparg)在LANL(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立了第一个通过互联网提供的预印本服务器即xxx.lanl.gov,这就是后来著名的arxiv.org。

3 Responses to “CC人物专访-奇迹文库创办人季燕江”

  1. Meteor说道:

    不错,很赞成

  2. 孙哲的随意生活说道:

    共享是互联网核心的精神,希望能看到关于设计类的文章。

  3. 侯慧平说道:

    好样的
    我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