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国家图书馆馆员张若冰解读CC模式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2010年7月27日,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五分会场——信息资源建设:新环境、新策略论坛中,来自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版权管理组,曾参与“公共图书馆立法支撑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张若冰馆员,以“试论CC模式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为题,探讨CC模式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该文章并且在本届年会上荣获了“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二等奖”。

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张若冰在发言中着重阐释了CC模式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版权问题一直都是最大的障碍。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给予图书馆的使用权限十分有限,图书馆根本无法将自己的馆藏资源最大程度的数字化利用。

我国公共图书馆除了对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可以随意数字化和服务外,对于读者需求量更大的处于权利保护期的作品却并不能进行数字化建设和服务。实际上,很多作者,尤其是网络作品的作者使用CC协议自愿将作品进行开放,只需要在尊重其有限的权利前提下,允许他人对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

CC模式试图在传统著作权“保留所有权利”与“不保留任何权利”的两者中间广大的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即创作者既可以与大众分享创作,授予其他人再次传播创作的权利,又能保留某些著作权利,不仅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授权模式,更可以为社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创作空间。

CC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多条腿走路的共享理念,它的最终目的与图书馆一样是达成知识共享,希望创作者允许他人对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它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及条款组合,使得权利人能够放弃自己大部分权利的同时保证自己最基本的权利。

她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CC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长期困扰的版权难题,平衡了鼓励著作权利人创作的著作权利和社会公众自由利用作品的权利,相信鼓励“保留部分权利”的创意一经在崇尚公益的图书馆界推行,必将吸引广大乐于传播知识的权利人的注意,对全民知识共享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若冰馆员这篇“试论CC模式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在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现实可感的素材鲜活阐释了CC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具体形式。这不仅证明CC模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社群所了解、接受、认可,他们也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内探索CC协议的应用模式。

会后,不少参会代表表示将继续关注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发展动态,不断探索互联网网络环境下,怎样将CC模式应用在图书馆系统数字版权领域,既保护了作品所有者的著作权又能为更多社会公众敞开公共资源服务。

相信在国家图书馆相关同仁的热情支持下,CC及其所倡导的理念一定会为解决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思路,最大程度实现CC所倡导的合法分享的理念。

Comments are closed.